第(2/3)页 王志芳和张洪涛只能把意见憋在肚子里。 大致的实验流程分配规划好,就是针对性制定实验方案了。 沈丙河的实验设计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制定了三处添加铼元素的地方,因为需要卡断k03a的制造过程,有一处过程还被修改,控制温度从一千二百摄氏度,变成了三千二百摄氏度。 这个修改的目的显然是融化来金属铼,但具体是否对原制造有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设计方案制定了‘三处添加铼元素’,李荣茂笑称沈丙河的设计是‘大面积撒网’,却正说中了沈丙河的想法,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不足,就决定在几个位置都添加铼,“也许就能有效果呢?大面积撒网,总有一个能中……” 实验过程还是很复杂。 每一次实验都等于从头到尾制造一次k03a,还根据实验方案调整中间步骤,需要花费的时间肯定不少,好在307钢厂给予了大力支持,制造过程前面的部分,都可以由307钢厂完成,他们直接送来制造过程中的材料,甚至还派出了专门的团队辅助。 赵奕制定的实验时间是两天,但只是首都这边的实验,还要等307钢厂送来材料。 会议结束就是等待了。 307钢厂的效率很高,或许也是重视赵奕团队的研发,只过了两天就送来了实验用的中间材料,负责运送的还是何桂林的研发组。 何桂林自己来了,还带着两个技术员。 他们先是把有一部分材料送到金属材料实验室,按照安排就直接去了金属复合材料实验室的工厂。 金属材料实验室的操作间里,堆了一大堆的材料、物品,还有一些附带承装的设备。 赵奕过去看了下东西,随后很淡然的宣布,“开始吧。” 实验正式开始。 首先就是金属材料实验室这边进行的开端,把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以及过水高温处理,再包括添加几种元素,到此也就结束了,他们这边用不到金属铼,然后实验相关的材料就被直接送到了金属复合材料实验室附属的钢厂。 钢厂。 好多人都忙碌起来。 王志芳指挥着工人对设备做调整,张洪涛则和何桂林站在一起,说着这次实验相关的问题,他解释了几个改动的地方,何桂林听着有些疑惑,“谁设计的方案?” “沈丙河教授。”张洪涛用力撇下了嘴,补充道,“不过是赵院士敲定的。” “哦~~” 何桂林才刚想谈下对设计的看法,马上就停住变成了,“赵院士说行,就值得试试。” “……” 张洪涛还指望何桂林跟着‘批评’几句,结果得到了这么一句回答也很郁闷。 虽然非常相信赵奕的判断,但他还是对沈丙河的设计不感冒,一大堆论证的小问题放在一起,怎么可能让成品的性能的提升呢? 这次实验就是个浪费啊! “试错……” “没关系!” 张洪涛这么安慰着自己,但还是感觉有些郁闷,主要沈丙河的设计问题太多,而赵奕的研发方法,和他们的经验、想法不一样,超出了正常的理解范畴。 …… 很快。 材料送到了。 沈丙河也知道自己的设计不被认可,就连李荣茂都用沉默表达了意见,但已经被赵奕拍板了,他也多了那么一点信心,“赵院士都说行,对研发有帮助,而且说第一个进行,就算出不了成果也没关系。” 虽然是这么想的,但任何设计被验证,都会希望有成果。 沈丙河还是希望制造出来的成品,性能上会有所提升,他到了工厂忙前忙后着,希望制造过程不要出现任何差错。 其他人相对就比较空闲了。 大部分工作都是厂里的工人做的,何桂林带的组也只是负责监督,王志芳就是最开始指挥一下,后来也就站在旁边看着了。 张洪涛和李荣茂就站在一边,有时候干脆呆在了办公室,仿佛就等着出结果了。 赵奕倒是非常认真,他全程旁观制造过程,只要处在制造过程中,每个步骤他都会认真的看,有时候还是近距离的看,旁边的人都怕高温设备伤到他。 两天后。 成品差不多出来,就只差最后一步--冷轧处理,也就是合金处在液体状态,就快速让其冷却并轧出形状。 这时候赵奕忽然开口了,他皱着眉头看着合金溶液,还再走进了一步,指挥道,“分成两份,一份冷轧处理,一份缓冷。”缓冷的意思就是缓慢冷却,比自然冷却还要慢,是在不断加热过程中冷却的,只是加热的温度越来越低。 旁边研发组几个人都在。 第(2/3)页